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,一個民族,一個國家,必須知道自己是誰,是從哪里來的,要到哪里去,追根溯源,鑒古知今,更好的認識過去,才能更好的創(chuàng)造未來。
——題記
9月1號,是莘莘學子們開學的日子,這天,我觀看了已有10個年頭的《開學第一課》,這一課,讓我看到了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,這一刻,我為中國點贊。
字以溯源
首先,是中國文化之源——漢字。王寧王教授先用“正直”兩字向我們展示了漢字的變化規(guī)律,這也讓我們了解到音譯而造型的構(gòu)字方法與其中的樂趣。接著是一位來自美國的“漢字叔叔”,他從二十幾歲便來到了中國,開始“漢字之旅”,時光匆匆,從當初的黑發(fā)少年變成了白發(fā)蒼蒼的老人,他將自己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漢字。雖然這趟“旅行”路上有疾病,有困難,有孤獨,但他卻義無反顧。我想,作為一個中國人,更應該通過漢字來認識中國,認識中國文化。
武以振魂
“美哉,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;壯哉,我少年中國與國無疆!”隨著武術(shù)表演的結(jié)束,我看到了習武之人的精氣神。接著吳京的一番話更讓我感受到中華武術(shù),不但技藝高超,更蘊含中國人的仁義正直,堅韌不拔的精神。我們應該傳承與弘揚中華武術(shù)精神,做一個有擔當,有骨氣的中國人,以自強精神振奮民族之魂。
棋以明智
所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,接下來就是棋與“琴”。無論是圍棋冠軍與機器人的博弈經(jīng)歷,還是郎朗,徐子航和機器人“特奧”的鋼琴合奏無不彰顯著科技的進步,時代的發(fā)展。在這飛速發(fā)展的科技時代,我們也應該跟節(jié)奏向前進步,走出屬于我們的篇章。
文以載道
其后是古典文學的時間,“詩以言志,文以載道”以蘇軾為例,他既有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的細膩又有《念奴嬌赤壁》的豪邁。許淵沖老先生也是將中國詩詞進行翻譯帶向世界。中國文學寶庫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,也傳遞著文化的共鳴之聲。
絲綢新路
古有張騫出使西域,開辟絲綢之路,這條路,不僅有精美的瓷器和絲綢,更承載著中國璀璨的文化與精神。而如今,習近平主席“一帶一路”的提出,又將重新喚醒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,也架起了文化的新橋梁。我想這條路,定會看到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走向世界,走向未來。
這節(jié)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左右,但它卻會影響著我們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輩子,會讓我們?yōu)槭且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