辯論,在希臘文里的意義是“對真理的共同探討”。辯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辨是非、真假、美丑、優(yōu)劣,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。世界上的事物錯綜復雜,現(xiàn)象紛繁。在是非之間,真理與謬誤的分界點上,容不得半點含糊和妥協(xié),而通過辯論,就可以使人們認清事物真相,比較各種認識的利弊、得失,在新的基礎上認清一件事物的本質屬性。
本周語文課上,小宋老師為我們組織了一場關于“蘇格拉底應不應該越獄”的主題辯論大會,我有幸擔任本次辯論大會正方第一辯手。大會伊始,主持人丁思源先介紹辯論機制。簡單來說,分為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第一環(huán)節(jié),雙方派一辯選手分別開篇立論,發(fā)表觀點,之后的兩輪正反方辯手依次陳述,直到三辯結束,第一環(huán)節(jié)告一段落。第二環(huán)節(jié)是自由辯論,一對一,所有辯手都參加。最后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總結,雙方各派一位成員總結觀點進行結辯,最后觀眾投票,支持者更多的一方勝出。其實,辯論觀點無所謂對錯,最后也很難說服對方,關鍵是要能打動觀眾,讓觀眾認可你方觀點。
開場前,同學們齊動手迅速完成了現(xiàn)場布置。雙方辯手自信滿滿、氣場十足,觀眾們更是滿懷期待。比賽正式開始,雙方一辯選手開場就旗幟鮮明地表明了立場,辯手們眼神堅定、氣宇軒昂,那鏗鏘有力的說辭,使現(xiàn)場辯論氛圍漸入佳境。二辯和三辯更是如疾風掃落葉,犀利的眼神和敏捷的思辨讓觀眾們都刮目相看。備賽期間,我們分析過,其實正方選擇越獄是出于劣勢,但我方三辯唐浩翔并舉了譚嗣同尋求正道和孔子的正義思想,論據(jù)擲地有聲,立即讓反方的拳頭喪失了戰(zhàn)斗力,如同打到棉花上。待到四辯出場,四辯可是辯論賽中的重要角色,他們必須要有寬闊的視野和最敏捷的反應,才能打出那關鍵一拳。反方衛(wèi)樂濤進行提問:“蘇格拉底越獄了不就能夠繼續(xù)喚醒雅典民主制度和宣揚主張了嗎?”我方張寶反駁:“你可曾聽過一句古話:君讓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蘇格拉底的最終抉擇是慷慨服刑,這是屬于他的道義!”
這場辯論賽可謂精彩紛呈,雙方辯手互相較量,不相上下。事先精心設計的問題在現(xiàn)場都能被機智的對方理解吸收并突破反駁,辯手們表現(xiàn)出了超強的應變能力和邏輯能力。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,團隊的力量是最強大的!自古以來,人類就是這樣不斷在辯論中辨別事物真相,勇于向傳統(tǒng)、權威、習慣的挑戰(zhàn),最后起到“推陳出新”的效果,推動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!